云时代:企业建虚拟智库 助力知识管理 |
发布时间: 2012/8/6 16:19:42 |
在IT手段发达的今天来说,尤其是所谓的云计算的时代,企业CEO和CKO可以依据一些系统建立企业虚拟智库,把企业想要管理的知识汇聚于一个平台,从而达到分享、公告发布的目的。
记得高中时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知识是一把锋利的剑,而能力却是握住剑柄的手。”知识与能力,素来就不是一个层次意义上的较量。但是,没有知识就无所谓运筹帷幄的能力(即智慧)。 因此,知识必须要转化成智慧,才是知识修成正果的涅盘之道。而如何使知识进化为智慧,那就需要知识“流动”起来,不仅要在个体内部流动,还需要在个体之间进行知识流动,从而促成知识的转化升级,毕竟昨日的你与今日的你知识储备已然不同,而且不同个体的知识结构也不甚相同。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知识,以“分享”的精神吸纳知识,才能最终“改变”每个人每家企业的命运,智慧地引领未来。 用流体力学的思想诠释知识管理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2008年新产生数字信息的比特数为3,892,179,868,480,350,000,000,用中文表示就是38垓9217京9868兆4803亿5千万,约等于39垓,也可计作38.9217986848035万亿亿,约等于39万亿亿。Twitter每日发送量达到2亿,增长率200%,在2011年3月时Twitter称其消息日发送量为1.4亿,2009年1月发送量仅为200万。Facebook相片上传数量每个月超过60亿张。同时,亚洲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分享,将导致更多的信息传播。 如此多的信息,如果不产生聚合效应,并使聚合结果成型于智慧,势必会形成一个浩大的信息垃圾场。“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要研究知识力学,即展开跨领域的知识思考,进而推动知识管理的发展。”台湾知识管理专家陈永隆解释说,“我是学工程力学的,因此在知识管理上,我建议以流体力学的观点去看待知识在个人和企业中的管理和应用。” 譬如大禹治水,是疏而不是堵。对于海量的信息,我们不应是阻止新信息的增长,而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去管理,从而为企业产生看得见的价值。“知识管理不应是一个负担,而是提升个人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陈永隆说。 “事实上,真正开展起来知识管理的企业是不应该忙的,只是目前国内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水平还不高,往往会认为企业开始知识管理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而且有些企业由于没有制定好合理的导入手段和层次,没有熬过过渡期就宣告失败了。”他补充道,“但我们都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坚持过痛苦期,后来的路就平稳了。”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