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实名制 新浪微博将形成公民社会中心化 |
发布时间: 2012/8/6 15:52:03 |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微博实名制,一条微博撬动地球。支点就是实名制,撬动地球的杠杆就是数亿的微博公民链接在一起,在网络形成公民社会中心化,由中国媒体报道,再到国际媒体的报道,其新闻效应如同一条微博撬动地球。
此时,关掉说吧的百度情何以堪,它横空出世却如流星逝去有闪光点“实名微博”,而近日和其达成合作的新浪微博,赶上了两次美好时光,一次是饭否和腾讯做的滔滔,先发力而不得力,这一次便是官方要求的微博实名制,这无疑是帮了新浪微博的大忙,在“流量变现、成本增长和市场增长”的多重压力下,不用自己得失用户就获得了实名社交的发展机会,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新浪微博怎么会这么走运? 实名制会带来真实社交,它会提升微博在社交方面的商业价值,但是它对中国微博的发展价值远不在于此,这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格局——新浪微博有机会成为公民社会中心化,这次跨进中国互联网四大巨头,将不再存在争议,无论是市场地位或公司赢利而言,那都是真的要发生——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回顾2010年,百度推出说吧时,我提出这样的观点:说吧面前有两大对手——新浪是互联网的声音,腾讯是互联网的关系。事实也证明,一年后,百度放弃说吧,李彦宏直言微博是属于新浪和腾讯的机会。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对决,新浪赢面要大,因为微博的属性是“声音”大于“关系”,而微博实名制到来,新浪微博在“关系”层面较弱的短处会出现转机,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网易和搜狐也将要放手一搏,若把今年的机会再错过,那微博的地盘可能就越做越小了。 给我两百万,我能引领中国互联网创新 查立写过一本书《给你一亿,你能做什么?》,不用一亿,给我两百万,我会成立一个创新研究和创意公司,引领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中国互联网不会是 复制工场,而是创新领导者的转变,也能领导全球创新。例如,我提出的微社会和微商业,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微博是Twitter发明的,但微社会和微商业不是Twitter提出的,而是我在中国互联网提出的。关于创新研究的计划,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另外,我正在做一个微小说与微博实时内容营销的探索,微小说的书名叫《weibo.name》,欢迎关注。 微博实名制,微博创新要一拍即合 大公司最容易犯的创新错误就是由话语权决定产品的创新,而不是由商业逻辑和创造性思维来决定产品的创新。简单的说,一拍即合在于“两拍”,江礼坤内部做出的东西要拍案叫绝,用户使用了会拍手叫好,成功就是一拍即合。以百度说吧为例,你看是否做到拍案叫绝和拍手叫好? 准确判断微博实名制的发展机遇,将微博实名制的优点挖掘出来,设计产品创新要做到拍案叫绝。若自己不能认为是拍案叫绝的,又怎么能让用户拍手叫好?那么,如何创新? 时代在发展,网络出现网络问政热潮 十年前,你玩过论坛吗?如果你当时注册过论坛,可能还会记得注册条例或论坛约定俗成的行规,不要谈论政治或宗教,好像会变成论坛关闭的导火线。十年后,各地政府开始主动发展电子政务,搞网络问政,开政务微博,现在网民在微博谈政治民生是常见的话题,最近推出的微博实名制又加了一把劲,这个实名制会催生公民微博时代! 网络问政为什么会流行 一是公民意识在提高,网络问政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社会需求,公共问题和决策需要公众参与,单一的公民是弱势群体,反映问题和维权借助网络问政能引 起公众关注,问题公开,信息透明,形成公共监督。 二是网络问政风险低,简单的对比,在网上可以成千上万的人在大谈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发展问题,甚至是批评意 见,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几十人聚集在政府的大门前就不是小问题了。故此,按当下问政意识,与其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政府办公大楼谈,不如是网民聚集在网上谈。某个角度而言,网络问政是处于一个缓冲地带,它不会产生肢体冲突引发出激烈对抗而扩大为严重的群体事件。 三是网络问政是电子政务的发展,网络化、效率化和智能化的体现。网络问政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个概称,网络问政是一个泛议,除了问政,包括沟通、议政、执政、投票、决策和了解公众意见等内涵。所 以,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微博上发展网络问政也非常适合,两者可谓完美结合。 微博实名制不用担忧跨省追捕 尽管网民听过跨省追捕的案例,它的影响也确实很大,以至于有些网民发表评论时会写上一句“谢绝跨省追捕”,这种黑色幽默折射出一种杯弓蛇影的心理意识。但是,一般网民因正当评论受到跨省追捕的风险其实很低,概率会小过你买彩票会中了一等奖。故此,跨省追捕只能说影响很大,不是风险极高,如今在微博会容易看到各种时事热点和批判言论,除非你hold住没有注册微博,不知道有微博客戏说“上了微博变重口味了”。 微博实名制对“打压言论”的作用极小 首先,微博实名制是经过一个很长的缓冲时期,如新浪微博的V认证,也就是一种实名制。其次,微博舆论的传播往往是这样发展的,一个事件或话题发布 后,因意见领袖(微博大户和有影响力的微博客)转发助推,再由海量的粉丝群体推散传播,从而变成一个热点。总的来说是一个群体传播,在这个群体传播的过 程,你是否参与和你有没有实名制几乎是没有相干的,这点早在V认证时期就体现出了。因为一个时事热点的评论,对一个网络群休来施压及追究责任,是没有现实 意义的,也无法具体操作,也就是法不责众的概念。 故此,微博实名制对“打压言论”的实际作用极小,在群体面前,所谓的“警示”意义并不大,实际上最担忧的 人是造谣者和拿钱进行网络炒作的公关写手。当大家都实名制了,你还忧什么实名制就不说话了?对实名制要担忧的是公民信息的安全管理。 微博在全国各地接地气 占领天涯已成为笑话,要占领微博就更加不可能了。正是因为地方论坛容易受到管制,微博言论的尺度比地方论坛大,地方网民会热衷于要找个不受地方控制的微博网站去发表言论。地方论坛的民生话题不再是独特的优势,地方门户和地方站点开始将微博作为标配产品,如使用新浪或腾讯的微博系统。很多地方都有政务微博,但是没有什么官方进驻地方论坛,最常见的只是公安进驻论坛,方便网民报警及反映治安问题。从这些趋势可以看到微博在全国各地开始接地气了,可以这么说,当微博在全国各地接地气,它就会变成各地人们的标配工具和网络应用。 微博实名制的最大意义是网民使用公民身份表达意见 你记得“被”字吗?被代表。在微博实名制之下,它催生出使用公民身份,它的意义非常不同,因为微博投票会变成公民投票,微博调查会变成公民调查。网络问政——一个城市有50万人口,假设有30万为成年人,那么有30万的公民微博,政府的公共决策是否代表民意,借用微博公民投票会变得很容易统计和进行分析民意。 过去,市民无法通过一种工具平台对某个公共问题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分析,统计当每个市民去投票时,投票情况会是怎样的。例如,如果全票通过一个问题,尽管网上有赞成和反对的不同意见,但是无法成为一种城市公民数据来质疑。如果通过微博公民投票,它会成为是通过公民身份得出的事实数据,每一百个公民,赞成的是多少个,反对的是多少个,一目了然。也许,这种事实数据有法律上的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当地的公民不会推翻这个数据,也没有其它民意统计能推倒这个 数据,因为这是实名制的投票。将来,微博公民投票和公民调查必然会成为公民维权或集体诉讼和公共问题决策引用的依据。 微博是公民社会的发展平台 微博成为公民的标配工具,就会由微工具变微平台,再发展为微社会,在这股社会化的发展浪潮当中,微博对于国家及社会发展而言,它最大的价值是创造出一个公民微博时代,而公民微博时代的价值是能成为公民社会的发展平台。 成为发展平台,首先是组织形成和工具应用,这一步是各地政府在新浪微博发展微博政务,社会团体在新浪微博落地,地方门户、网站及其各行业站点在新浪 微博跟大队发展,微博用户和他们交汇,由此形成微社会。微社会就是公民社会的发展平台,如广州,政府上微博政务了,社会团体也上微博了,地方各种网站也涌入了,广州网民实名认证以公民身份表达和参与了,广州的微社会就是“广州社会搬到网上了”,网络上的公民社会就这样开始形成了。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