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创于2000年 股票代码:831685
咨询热线:0371-60135900 注册有礼 登录
  • 挂牌上市企业
  • 60秒人工响应
  • 99.99%连通率
  • 7*24h人工
  • 故障100倍补偿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文章内容

赛迪顾问赫建营:云计算产业未来发展与走向

发布时间:  2012/8/1 9:25:38
2010年11月29日,由赛迪网顾问主办的中国首个《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赛迪网隆重召开,并由赛迪网独家进行全程网络视频直播。

 

在会上赛迪网顾问赛迪顾问业务总监赫建营 博士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中国整个产业、云计算产业未来发展走向进行展望以及对相关产业政策进行澄清。

 

 

 

赛迪顾问业务总监 赫建营 博士

 

以下内容为赫建营博士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媒体朋友及网友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分享赛迪顾问关于中国云计算产业层面的最新研究。我们知道云计算自2008年在中国出现概念同时,每个人都有对它的理解,众说纷纭。但是在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解决方案的白皮书,包括产品白皮书,但没有一个研究机构从产业、政府方面发布过产业白皮书,赛迪顾问作为中国IT产业主要推动者和观察者之一,我们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走访了产业类有影响类的人士、解决方案供应商、本土企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等100来位,也对终端用户进行电话访问和问卷调查。赛迪顾问对云计算经过多年的产业研究和积累,今天隆重发布了《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一方面对相关产业政策进行澄清,另一方面对中国整个产业、云计算产业未来发展走向进行展望。

今天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展示,第一部分,研究的执行概要。是什么驱动了我们进行这项研究?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主要发现。就研究动因来说,我们主要为政府未来制定相关云计算产业政策建言献策。对云计算产业来说,云计算产业历程、产业生态链系统是如何构成的、未来机遇挑战是什么?从观察者角度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梳理中国云计算相关项目及政策影响,提出未来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为什么当前云计算没有成长起来?没有看到成功点评应用,关键障碍是什么?当前有那么多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的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我们进行梳理。

首先对中国云计算从市场和产业两个纬度进行发展现状梳理和未来展望。对于云计算的定义来说,100个人有100个定义,这个问题,我们在访问发改委相关制定者来说,他们说云计算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每个专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也不在乎你们是怎么来定义的。我们在意的是云计算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根据我们的研究包括结合相关领导思路,我们认为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的方式来交付计算资源新兴商业模式,如果没有网络,一个单机版计算资源共享并不能称为云计算,计算的能力一定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的,第二,它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计算资源的高效化,为了节约计算资源,而不是更多重复浪费资源。最后,云计算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这些企业信息化水平,目的非常明确。

 

李总提到云计算已经被称作IT产业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大型机浪潮,第二次是微型机浪潮,第三次是云计算浪潮。当前云计算,我们和主流国家就市场应用层面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2007年最早由谷歌提出云计算,中国云计算市场在2008年已经看到大小的云计算典型案例,包括大型企业私有云兴建,以及到今年混合云建设。当前中国市场规模以及当前中国典型云计算案例来说,跟美国、欧洲国家来比,我们丝毫不落后。

在2010年到2015年我们会看到更多公共云、私有云、混合云典型案例,从2010年到2015年才会真正成长起来,因此云计算才能达到一开始设想的目标,像水、电、煤气一样成为数据资源,我们设想云计算未来是获得终端就可以获得任何你想要的计算资源。

我们常说云计算是庞大的系统,云计算是囊括将所有ICT相关厂商计入在内的复杂巨大系统,云计算产业链全景概念图(见图),核心是用户(政府、个人、企业),这是从需求层面来说。从供应商来说,技术设施提供商、硬件厂商、存储厂商、网络设备提供商,中间层是PDS以及关键的SaaS厂商,云计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应用前景?是因为由中国大量存在有近7千万中小企业,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有采购预算,维持自己的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通过云计算就可以让他们通过资本投入变成日常投入,比如我原先要投入100万搭建自己的网关、计算平台,云计算兴起后,每个月承担几千块钱就可以有相关的计算能力,对中国7000万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还有大量的云众生,中国有强大人口国家来说,能够让每个用户通过简单的数据终端就可以获得计算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危机在这些厂商供应商、需求方,我们又可以发现云计算提供商、运维提供商等,云计算已经把所有的IT产业从业者都囊括进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中国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在口头上说云的事情。

这张图景(见图)是我们总结的当前中国2010年以来主要的城市兴建云计算中心的全景概念图,北京、天津、无锡、成都等都在兴建自己的云计算中心。

为什么发展云计算?云计算对中国产业有什么好处?政府为什么要推动这件事情?市场前景在哪里?对社会来说可以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的经济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我们不能一直做世界的制造工地,我们要向产业链的高端来发展、转型。抓住了云计算能够囊括所有的IT从业者机会,我们可以推动中国信息技术建设建设,大大推动信息化进程。刚才讲到7000万中小企业,他们的进程将会因为云计算出现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们可以构建更庞大生态系统,整体推动中国的IT产业。

并不是所有的云计算技术都是新兴的,里面有继承性的,包括原先的SaaS技术,在云计算里得到传承和推进,通过云计算发展可以提升中国科技能力,对企业来讲,可以降低总体运营成本,从资本性投入变成日常投入。我们可以通过云计算来对数据中心进行整合,本来需要100台机器现在变成10台,包括跟节能减排建设目标相吻合。

最后一条讲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因此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来说,我们知道云计算产业来说,不同的机构、不同研究者给出不同规模,根据赛迪顾问观察来说,2010年预测市场规模没有那么乐观,市场层面形成规模大概167亿,未来可能保持每年超过40%或者50%的负荷增长率,到2012年市场规模会超过600亿。我们所谓市场规模观察是从硬件社会销售、收入、软件层面销售、服务销售、其他SaaS相关服务收费等来进行统计的。

 

下面从市场供应层面来看需求方到底关注什么?供应方来说会有哪些提供方案?现在进行梳理。我们知道用户的类别可能千差万别,逃不出这三个形态,政府用户、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根据我们对政府相关调研,归纳出每个用户核心关系不一样。对政府来说数据安全摆在第一位,一直在问云计算发展对中国产业会不会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数据交给相关运营商、相关的供应商进行保管,数据会不会泄露?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能不能有第三方颁发资质,不至于把数据泄露出去?政府是标准的制定者,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工信部已经成立了云计算应用服务标准工作组,标准初稿已经出来,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这个稿件。

政府也关心产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政府推动产业,是要拉动一批企业成长起来,让相关从业者卷入进去,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好了,吸纳就业了,税收也有了,政府经济上去了。对企业来说,企业关心的是我可以做云计算,云计算相关利益好处我已经看到了,有没有成功案例来借鉴?软件服务提供商安全性怎么样、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经验怎么样等是他们关心的问题。另外,我购买云计算是巨大的投资,我的TCO、投资回报率什么时候能收回?这也是他们关心的方面。而对终端消费者来说,他们不会关注后台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搭建,他们只关心我从哪家供应商获取计算资源,我能放心,哪家的口碑好?因此口碑和用户数量对终端用户来说是关注的。

从用户需求方以及用户供应方两层面来说,中间的鸿沟,我们来对世界当前主流的提供商进行整体评估,从政府、用户、消费者价值三方面进行展开。政府关注生态系统建设,包括对产业带动效应到底怎样,我们梳理一下当前主流供应商,就微软来说,微软号称是对自己生态系统投入是庞大,自己盈利一块钱,让生态系统得利18块钱,微软系统相对是开放的,能够对产业链进行带动作用。IBM概念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先把智慧城市搞定,再分行业智慧医疗、智慧水。IBM有自己完整的硬件咨询服务等,IBM从基础硬件到软件和服务全系列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惠普和IBM是形成战略关系的供应商,惠普有自己的完整硬件系统,从硬件到网络、软件、咨询服务等。甲骨文自从并购SUN以后,它学习的思路可能是IBM一家通吃的思路。谷歌平台,对大量软件开发商包括高校教育机构,云计算最早期推动者,谷歌是主要发起者之一。谷歌在全球有上百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对它来说除搜索之外,大部分机器是闲置的,它把这些闲置资源承租出去,这是它初始的想法。无论谷歌有没有真正撤出中国,它在中国市场表现相对来说少了一点,更多是软件开发者、爱好者、政府机构用户的支持。

对企业来说,主流云计算平台,它在中国有哪些典型成功案例,无论是政府案例还是私有云案例,对他们来说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企业。对企业来说,价值在于成功案例。在国内,微软的成功案例包括苏州风云在线、杭州云计算开发培训平台、上海云计算应用孵化中心的“健康云”和“中小企业云”等获得了客户的认可。IBM国外成功案例包括越南电信(VNTT)、贵州移动、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等。HP在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和客户包括新加坡电信、Verizon、Continental Airlines等。甲骨文在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包括,哈佛医学院等等,谷歌不多说了,它和清华大学有典型的合作。VMWARE成功案例包括Republic银行、中国人寿等。

对于终端消费者价值来说,我们是看你有没有直接面向最终客户提供服务,就微软来说,有自己的Live Messenger、MSN、Hotmail等,以及手机Windows Mobile到PC等。

针对中国云计算产业、市场、生态系统现状以及当前用户主要关切,用户核心忧虑以及中间鸿沟,我们在最后一部分会对中国政府的相关决策者包括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这样的分析和对策、建议。我们知道云计算兴起不管在中国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全球其他国家来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他们已经注意到云计算是第三次IT浪潮兴起,美国的基本态度是什么?典型案例是什么?包括欧洲基本政策是什么、基本态度是什么?有没有打算兴建云计算中心以及长远规划?包括日本对云计算是怎么看待的?有没有打算介入这件事情?印度怎样看云计算?赛迪顾问前段时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信大家手头上面有纸质版研究上面有更详细的介绍。这里给出简单总结和概念。

我们知道美国奥巴马认定专职人员做云计算相关事宜,美国NIST也介入云计算相关标准制定、美国国务总局、航空航天局、能源部都有自己的计划,欧洲对云计算态度相对是谨慎的,但是它对云计算产业是紧密关注的,英国对欧洲大陆一直是虎视眈眈,处于观望态度,在欧洲分成欧盟和英国两个层面来看,欧盟推出第七框架计划,英国推出G-Cloud,日本也在仔细评估云计算对日本竞争力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工作,印度主要通过电子政务发展自己电子政府服务计划,它打算通过发展自己的公共云服务,来覆盖90%市民服务。

中国政府从中央层级,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对云计算怎么看待?他们未来是否要下大力气推动产业发展?地方政府就不用说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地方政府典型案例,我们能够清晰看到地方政府对云计算产业发展、以及云计算中心建设非常热情,投入也非常巨大。对于中央层级政府来说,经过两年的政府的火热之后,我们访谈相关制定决策者来说,他们表示,我们不能对市场上这么热的云计算概念视而不见,11月份看到《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这是中央政府对云计算发展的明确表示。

我们只要认识到云计算本质是什么?就是通过网络来提高、节约计算资源利用率,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相关解决方案提供商,满足市场需求,只要能把握住这样核心本质,无论未来变成什么计算,政府也都会力推到底。政府的表态基本上对云计算在中国发展定了调,就是要一推到底。

对赛迪顾问来说,我们作为政府的决策支撑机构、产业和市场观察者、研究者,我们对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从政府政策、对策层面提出六个主要政策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云计算发展机遇,云计算产业在当前已经发展起来,对云计算产业来说,可以看得见的好处,我们可以相见的。对政府来说,基本态度还是要持正面肯定,对未来发展是要抓住这样的发展机遇,下定决心把中国云计算产业推进下去,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有很大的好处。

第二,对于云计算新兴无论是技术模式、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等,我们都可以从相关层面发现云计算模式创新,新兴模式处于萌芽和成长状态时候,我们是否要制定相对宽松政策环境,要它在探索阶段发展,而不是限定框框。制定比较积极的发展政策,来为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过度到适度宽松环境,只要政府保持监管敏锐心态,我想云计算安全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三,政府自己思路,着力试点示范,由点到面。

第四,建议政府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比如说一些电信牌照发放、云计算安全细分领域,我们是否要把它划成更细分的领域,让不同的业务部门来进行细分领域的监管,而不是一刀切的政策,让所有的管理措施全部统一,这样对云计算纷繁复杂发展模式来说未必有利。

第五,突出资源整合能力,主抓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企业,形成行业应用示范。这些企业成长起来了,云计算下游厂商才能跟着顺势而起。

第六,积极扩大与他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合作,推进世界级的中国云计算实践。最后,把中国的云计算相关成功实践推广成世界级云计算实践,对中国本土云计算发展提供商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服务器租用/服务器托管中国五强!虚拟主机域名注册顶级提供商!15年品质保障!--亿恩科技[ENKJ.COM]

  • 您可能在找
  • 亿恩北京公司:
  • 经营性ICP/ISP证:京B2-20150015
  • 亿恩郑州公司:
  • 经营性ICP/ISP/IDC证:豫B1.B2-20060070
  • 亿恩南昌公司:
  • 经营性ICP/ISP证:赣B2-20080012
  • 服务器/云主机 24小时售后服务电话:0371-60135900
  • 虚拟主机/智能建站 24小时售后服务电话:0371-60135900
  • 专注服务器托管17年
    扫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0371-60135900
    Copyright© 1999-2019 ENKJ All Rights Reserved 亿恩科技 版权所有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翠竹街1号总部企业基地亿恩大厦  法律顾问:河南亚太人律师事务所郝建锋、杜慧月律师   京公网安备41019702002023号
      0
     
     
     
     

    0371-60135900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