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员的困绕:互联网早期的病毒传播 |
发布时间: 2012/7/4 14:09:14 |
病毒的传播和计算机的应用密切相关,在整个Windows 9x时代,CDROM和软盘在病毒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应用也日益兴旺,那应该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最初的创业潮。软件店里最火的商品,除了杀毒软件,还有一样东西,估计现在的网民都不一定见过。那是各个不同ISP出售的上网卡,卡片上写着如何用Windows 95,Windows 98,或Windows Me来创建拨号网络,拨不同的号,计费标准和网速不一样。 以下介绍几类令人印象深刻的病毒: 1.引导区病毒boot.polyboot(瑞星叫boot.wyx) 因为Windows9x仍然没有完全摆脱DOS,操作系统的启动可以理解为先启动DOS7,再加载Windows外壳。软驱仍是电脑的标配,企业办公网内交换数据,除了邮件之外,比较多的使用软盘。很多人用软盘时有个不良习惯:他的软驱中总有一张盘塞在里面,不管这个盘是不是引导盘。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区病毒就会在交换使用软盘的过程中广泛传播。 一台正常的计算机仅读取带boot.polyboot病毒的软盘是不会染毒的,风险在于,这台计算机下次启动时,如果这张有毒的软盘仍在软驱里,开机时,软盘里的病毒就进入内存,感染硬盘。接下来,所有在这台计算机上写入过数据的软盘都将会polyboot引导区病毒感染。这些软盘,再去感染更多的硬盘。 重启是引导区病毒感染的重要时机,而那个时候的Windows9x(包括Windows95/98/me)特别不争气,动不动就给你来张大蓝脸,重启了。这个引导区病毒不发作,系统不会有任何异常,一旦发作,病毒会将正常的硬盘分区表和主引导记录改写,导致系统不能启动或者分区丢失,数据因此不能访问。 杀毒软件对引导区病毒通常不敢轻易处置。因引导区病毒比较多,每种破坏分区表的情况不完全一致,用户的使用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处理不当,又会造成分区无法访问数据丢失的严重后果。杀毒软件处理这种病毒时,一般会建议用户备份损坏的分区表,然后才去执行清除操作。 至今我仍记得用下面这种通用的办法对付引导区病毒:使用干净的Windows9x命令行,执行format a:/s创建干净的Windows9x启动软盘,软盘启动,执行fdisk/mbr,再执行sysc:来搞定引导区病毒。Windows2000或Windows XP就用光盘引导至故障恢复控制台(一个类似DOS的界面),执行fixmbr和fixboot。 现在,也有改写主引导记录的特殊病毒,比如鬼影、TDSS rootkit,这两个病毒都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鬼影寄生在MBR上,启动病毒木马下载器,中毒电脑会下载很多盗号木马,安装流氓软件。TDSS rootkit是技术高超的后门程序,全球范围内构造了超过300万台PC组成的僵尸网络,感染之后,完全隐藏自身,极难清除,病毒现在主要做广告营销,同时极其危险,被控制的僵尸电脑随时可以用作特殊目的。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