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攻克影响IDS应用的误报和漏报 |
发布时间: 2012/7/3 18:39:58 |
影响IDS应用的关键问题是误报和漏报,那么,从技术上讲,该如何攻克这两大难题呢?本文的技术分析没有考虑网络流量,因为,关于IDS系统的流量性能测评是当前争议较大的地方,不同流量中的IDS引擎表现出来的丢包率、误报、漏报等差异巨大。本文仅从影响IDS漏报和误报的关键指标入手讲解技术发展。 为了解决IDS应用中关键的误报和漏报问题,首先要了解决定误报和漏报的指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引擎和手法; 一个是管理能力。引擎的作用毋庸置疑,是“专家”和“高手”云集和追求的战场;手法是整个系统的知识库,机器的“智慧”所在;引擎和手法是密不可分的,通常引擎的结构决定了手法的特性和能力,甚至检测性能和精度。管理能力是IDS系统和最终用户的界面,许许多多的误报率、个性化、友好性、易管理性、可扩展性等都和它直接相关。 一、引擎和手法 1.引擎 IDS核心技术至今已经历三代: (1) 第一代技术是主机日志分析、模式匹配。这阶段的IDS基本上都是实验室系统,如IDES、DIDS、NSM等。 (2) 第二代技术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技术突破包括网络数据包截获、主机网络数据和审计数据分析、基于网络的IDS(NIDS)和基于主机的IDS(HIDS)的明确分工和合作。代表性产品有早期的ISS RealSecure(v6.0之前)、Cisco(1998年收购Wheel Group获得)、Snort(2000年开发代码并免费)等。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厂家沿用的是Snort核心。 (3) 第三代技术出现在2000年前后,代表性的突破有协议分析、行为异常分析。协议分析的出现极大减小了计算量,减少了误报率。专家预计协议分析技术的误报率是传统模式匹配的1/4左右。行为异常分析技术的出现则赋予了第三代IDS系统识别未知攻击的能力。代表性产品有NetworkICE(2001年并入ISS)、安氏LinkTrust NetworkDefender(v6.6)、NFR(第二版)等。 此外,还有非常多的新型IDS在努力争取获得市场的认可。 2.手法 手法是引擎的知识库,它可以是某个简单的模式,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协议分析规则。简单模式主要用在第二代引擎中,复杂协议分析规则是第三代引擎的特征。 许多厂家喜欢讲自己的IDS产品包含多少个“手法”(扫描器也使用这个名词)。关于手法的定义也是各个厂家之间容易引起争论的地方。手法体现了IDS系统作者对某个攻击的理解和认识,指导引擎去检测这种攻击。 手法也是IDS系统和防火墙等其他安全产品差异较大的地方。每个厂家必须紧跟攻击技术的发展和最新的安全弱点,将相应的“手法”及时提供给自己的客户,这样才能保证系统能够在业务流中检测出攻击。
本文出自:亿恩科技【www.enkj.com】 |